商旅随记
托梁启超的福,在掠过他的家乡茶坑村时,第一次看到了陈皮的初加工,工序很简单:摘柑-剥皮-晒干-登记年份。
惊人的是所有剥出来的柑肉都是扔掉的,全村垃圾桶都堆满了这种“柑肉球”,很奇特、很抢眼,人们只谋皮,对支撑皮的肉不屑一顾,真是太浪费了,突然想到了一句成语“买椟还珠”,用在这里或不准确,仅传递一种直觉。
听闻早年也有人将剥出的果肉转化为酒,转化为柑饼,但都做不起来。
偿了一下,剥下的柑肉有甜,有酸,酸的应该占大多数,这可能和柑树的品系和管理相关。
刚剥下来的柑皮是果皮,存放三年以上的才叫陈皮,在一般人眼里这种本该扔掉的“垃圾”,在这里却成了吸金的利器…
问一般村民,都说存放30年以上的陈皮应该是:30000元以上/斤,估计他们也没有这个年份的存货;掠过陈皮村中心店,在货架上撇到数瓶1988年的陈皮,标价:68888元/斤;在店中心的展示台上看到了一坨1988年的陈皮,具说是镇店之宝,标价:388000元/份。
陈皮的价值很复杂,不但和年份有关,还和产地有关,就新会各个镇的陈皮都身价不同,游人除了掏钱,很难弄懂细节。
改革开放后,在资本大潮的冲击下,国民财富得到了全面提升,新会陈皮的市值也在“陈皮村”老板的精心策划与包装下,得到了前无古人的提升…
每年10-11月是收获柑果的季节,在柑园周边看到很多小轿车,应该是城里来的采柑大军,自摘鲜柑:8元/斤,有的柑园自吹是9年老柑树,树优果甜,称重后,果园主会帮每位游客开果取皮…
这个玩法不错,茶坑村是梁启超的故乡,“少年富则国富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进步则国进步”,这是梁启超在《少年中国说》中的文字,现已成中国人皆知的流行语,梁启超在子女教育上也很独特,九个子女都成才,都对国家有贡献!
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,从下面这段自述中可以看出梁启超是一个怎样的人:
“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,或争权夺利的问题,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。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?就是爱国。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?就是救国。知我罪我,让天下后世评说,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。”
在柑橘收获的季节,带上孩子参观梁启超故居,并到附近的农家柑园采摘新鲜的柑果,起皮、凉晒,然后用大口玻璃瓶为孩子封存上一罐用新鲜正宗广陈皮制作的陈皮,等他(她)成年后,就是一份很珍贵的礼物!
存放30年以上的陈皮,只有闻过的人才能说出那种感觉…
附:
目前,新会柑种植面积约10万亩,覆盖全区11个镇193个村,有家庭农场5000户,合作社300多家,拥有15家龙头企业,超1000家经营主体,培育出中国“陈皮第一股”,加工产品品种100多个,带动全区陈皮产业就业5万人,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.88万元。
2019年,新会陈皮全产业总产值85亿元。
广州塔到梁启超故居的导航距离是105公里。
(YL)
2020-11-9
于新会茶坑村
轻便的破皮器,往下一铡,柑果皮就分成了三瓣。
在茶坑村,这样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!(1)
在茶坑村,这样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!(2)
在茶坑村,这样的劳动场景随处可见!(3)
刚剥下的柑皮就是这样的!
在新会晒柑的场景随处可见…(1)
在新会晒柑的场景随处可见…(2)
全村垃圾桶都堆满了这种“柑肉球”,很奇特、很抢眼 ! (1)
全村垃圾桶都堆满了这种“柑肉球”,很奇特、很抢眼 ! (2)
村民说:“产量大时,要花几百块钱请人清运”。
改革开放后,在资本大潮的冲击下,国民财富得到了全面提升,新会陈皮的市值也在“陈皮村”老板的精心策划与包装下,得到了前无古人的提升…
掠过陈皮村中心店,在货架上撇到数瓶1988年的陈皮,标价:68888元/斤
在店中心的展示台上看到了一坨1988年的陈皮,具说是镇店之宝,标价:388000元/份。
梁启超的故乡风水确实不错,处在谭江和西江的交汇处,后山还有一座明朝建的凌云塔!(1609年)
上一篇:商旅随记:陈兰彬,粤西人的自豪!